English
中文
English

粗鋼產量突破10億噸,對中國來說意義有多大?

時間:2022-07-28 來源:瀏覽量: 打印 字號:
2020年,中國的粗鋼產量首次突破10億噸大關,成為全球第一個鋼鐵年產量達到10億噸的國家。




這個數(shù)字到底有多大?估計很多人還沒有什么概念。

就這么說吧,中國的京滬高鐵建設總用鋼量是500萬噸,10億噸能修建200個這樣的鐵道線路。




在當年,更是直接占據(jù)了全球比例的56.5%,也就是說,這個世界超過一半的粗鋼,是咱中國產出來的。

作為鋼鐵大國,能夠生產這么多鋼不是很正常的?但如果回顧中國鋼鐵發(fā)展史,就會發(fā)現(xiàn)它背后的意義非常不簡單。

中日戰(zhàn)爭

鋼鐵產量,一直以來都是衡量一個國家工業(yè)化強弱水平的重要指標。

中國建設近代鋼鐵工業(yè),要追溯到1890年兩廣總督張之洞在漢陽創(chuàng)辦的漢陽鋼鐵廠。




這個設有兩座小高爐、兩個小平爐和兩個小轉爐的工廠,建設了4年才投入生產,比日本最早的八幡鋼鐵所還早了七年,是中國乃至亞洲首家現(xiàn)代化鋼鐵企業(yè)。

其制造的鋼鐵質量過硬,流傳至今,被西方人視為東方巨人覺醒的標志。

但到了1937年中日戰(zhàn)爭全面爆發(fā),日本當年的鋼產量是580萬噸,而中國只有4萬噸。

對,連人家的零頭都不夠。




4萬噸鋼少到什么程度呢?如果這些鋼被拿來造軍艦的話,都不及日本造一艘“大和”號戰(zhàn)列艦的用鋼量。

抗戰(zhàn)之所以打得異常艱難,與中國大后方鋼產量嚴重不足有很大關系。

戰(zhàn)爭時期,鋼產量是檢驗一個國家軍事實力的硬標準,比如日本在戰(zhàn)時使用高爐煉鋼,其八幡制鐵所有兩座1千噸高爐、廣畑制鐵所有一座1千噸高爐等。

相比之下,中國大后方規(guī)模較大的大渡口鋼鐵廠,僅有2座10噸煉鋼爐,而云南鋼鐵廠直到1943年,才有了一座50噸煉鐵爐。




同樣是在1943年,日本的鋼產量更是達到765萬噸,1938年到1945年間鋼的總產量達5019萬噸。

正是有著年產鋼500萬噸以上的工業(yè)實力,才讓日本擁有了大規(guī)模侵華的野心,中日兩國鋼產量有著千倍之差,可見武器上有多大的差距。

也可想而知,14年的抗日戰(zhàn)爭,工業(yè)化日本VS農業(yè)化中國,我們付出了多大的代價!

新中國鋼產量

1949年之前,舊中國總生產760萬噸鋼,其中600萬噸是日本侵占我國期間,在中國土地上建造的工廠生產的。

建國之初,中國的鋼鐵產量少得可憐。

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時,西方發(fā)達工業(yè)化國家鋼產量以千萬噸計,美國甚至高達7000萬噸。




而新中國的鋼產量只有15.8萬噸,1950年中國鋼產量也僅為61萬噸。

這點鋼產量,平均到每個中國人不夠打半把菜刀。怎么能制造出大口徑火炮?又拿什么來造裝甲車和坦克?

1950年,志愿軍入朝作戰(zhàn),那一年,美國鋼鐵產量8785萬噸,是中國的142倍。




炸彈的外殼是鑄鋼,炮彈的外殼是鍛鋼,炸藥更是巨大的聯(lián)合化工設備的產品,每一座大型化工廠用掉的鋼鐵數(shù)量都相當于當時中國十幾年鋼產量總和。

因此針對這個難啃的骨頭,我們開啟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(fā)展的戰(zhàn)略規(guī)劃,也就是大家所知的五年計劃。




第一個五年計劃從1953年開始,它的基本任務是奠定工業(yè)化基礎,將發(fā)展鋼鐵工業(yè)放在重要位置,主要力量投入到圍繞原蘇聯(lián)設計的156個建設項目、共有近700個大中型建設項目組成的工業(yè)建設。

最終的效果也是十分顯著的,前蘇聯(lián)援建的武鋼、包鋼相繼投產,鋼產量迅速提高。

比如1953年中國鋼產量是177.4萬噸,同一時期的日本是650.2萬噸。




到了1957年第一個五計劃完成,中國鋼產量是535萬噸,相比1949年增長了33倍,同一時期的日本是1257萬噸。

雖然這年中國鋼產量仍然不到日本的50%,只相當于日本1937年的鋼產量水平,但這是一個非常大的進步。

到了20世紀80~90年代,隨著中國鋼鐵企業(yè)進行了大規(guī)模的擴建和技術改造,采用先進的技術裝備,鋼產量在1991年首次突破7000萬噸關口。




1992年,全國鋼產量突破8000萬噸;

1993年,全國鋼產量達到8956萬噸。

1996年,中國鋼產量突破1億噸,超越日本位居世界第一。此后鋼鐵產量仍一路飆升,連續(xù)多年占據(jù)世界首位,并在2020年粗鋼產量突破10億噸。

2021年,中國的鋼鐵產量已經達到日本鋼鐵產量的10倍多。特別是中國的取向硅鋼制造技術,如今已經覆蓋了世界取向硅鋼商業(yè)產品的全部系列。




目前,我國已經成為擁有聯(lián)合國產業(yè)分類中所有工業(yè)門類的國家,并有200多種工業(yè)品產量位居世界第一。

如果沒有這些鋼,我國城鎮(zhèn)人均住房建筑面積就不可能從1949年的8.3平方米增加到2018年的39平方米;就沒有13.1萬公里的鐵路,尤其是3萬公里的高速鐵路;也不可能成為全球第一的制造業(yè)大國。

但盡管如此,我們也有痛心病,那就是作為鋼鐵生產的主要原料 - 鐵礦石卻長期依賴進口。




比如2016年我國粗鋼產量 8.08 億噸,消耗鐵礦石約 12 億噸,其中進口約 10 億噸,占消耗總量的 85%左右。

其中,進口來源主要是澳大利亞和巴西,二者占比分別為67%和19%。

2019年的時候全球鐵礦石的需求量是16.52億噸,而一個中國就買下了10.69億噸,占全球需求量的64.9%。




同年澳大利亞全年出口鐵礦石530億澳元,其中,1/3是中國買單;與此同時,澳大利亞全年出口煤炭170億澳元,但其中相當部分被中國買走。

對澳大利亞來說,中國堪稱最大的“金主”。但后來因為眾所皆知的原因,澳洲的鐵礦石價格出現(xiàn)上漲,嚴重影響到國內每噸鋼材的價格。

中國鋼鐵工業(yè)協(xié)會數(shù)據(jù)顯示,2019年會員鋼鐵企業(yè)利潤總額為1889.94億元,同比下降30.90%,而鐵礦石一般占鋼鐵企業(yè)生產成本的50%左右。

換句話說,這玩意太容易受制于人。

因此想要解決這個問題,中國使用了一套組合拳進行抵制。




一方面,我們提高從其他國家進口份額,進行更大規(guī)模的采購,從而獲得更低的價格。沒有澳洲,我們還有巴西,非洲和印度,這些地方的鐵礦石也是不錯的。

畢竟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鐵礦石市場,他們再想找其他合作伙伴,也找不到如此大的體量。




另一方面,中國鋼鐵工業(yè)協(xié)會提出了“基石計劃”,用10年至15年時間,切實改變我國鐵資源來源構成,從根本上補足鋼鐵產業(yè)鏈資源短板,降低鐵礦石對外依存度。

目前,“基石計劃”的各項工作正在緊鑼密鼓地推進中。這說明國家越來越高度重視鐵礦資源安全,這是好事!

感悟

一個國家的強大,看經濟,但更看工業(yè)制造。

打個比喻,如果說石油是工業(yè)的血液,那么鋼鐵就是工業(yè)的骨骼,水泥就是工業(yè)的肉,沒有骨頭和肉,哪兒有什么現(xiàn)代社會,所以說國家要發(fā)展,離不開鋼鐵。




為了提高更多的鋼鐵產量,毛主席在1958年前后提出了趕英超美的口號,口號包含鋼產量15年超出英國及50年趕上美國兩個目標。

而在15年后的1973年,英國鋼產量是2665萬噸,中國鋼產量是在2522萬噸,基本實現(xiàn)了追平,并在隨后的幾年里直接超越。




在口號提出的37年后,中國以9500萬噸的數(shù)字超出了美國,相比主席的目標還要提早了足足13年的時間。

這說明只要中國人心往一處想,勁往一處使,就沒有辦不成的事情!至于鐵礦石被卡脖子的問題,相信未來肯定也會解決的!

留言評論Message

我要評論e-magazine